返回首页

焦点访谈20150628 审计: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焦点访谈时间:2015-06-28来源:央视网

06月28日焦点访谈 审计:助力全面深化改革今天视频

对于一个人来说,定期体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需要体检。每年公布的审计报告,就像是一份经济体检报告。今天上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了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显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就上年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的问题,审计长也通报了整改情况。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落实,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1000多亿元,制定完善制度3100多项,对审计移送的314起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有关部门已依法依纪处理1400多人。”

审计是反腐的利剑。以往因为审计,拍死过“苍蝇”,也牵出过“老虎”。“老虎”是形形色色,有“油老虎”、也有“电老虎”。那么,最新的这份审计报告点了谁的名?又让什么“老虎”落了马呢?

王天朝是个“医老虎”。前一段时间,他在媒体上可是火了一把,得了个称号---“双百”院长。100套房产,100个车位。他被审计发现,并移送给了有关部门。前不久,最高检把此案当做重大典型案件予以披露。

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介绍:“经查,2005年至2014年,王天朝利用担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医院基础工程建设、医疗设备采购、医生岗位调整等方面牟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财务,共计现金人民币3500余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

王天朝是怎么以权谋私的呢?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医疗设备采购单上,一家供应商的供应量占到医院当年总采购额一半左右。这家供应商2009年才成立,半年后对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供应量,就超过了云南省知名供应商7年以来供应量的总和,而且利润率高达70%,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经调查,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是王天朝的女儿。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王天朝除了涉嫌给女儿输送利益外,还涉嫌收受其他供应商的贿赂。另外,王天朝在任期间,主管基建工作,新建了老院区的新大楼,发展了两个新院区。这些权力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

如果不是审计材料及时递到省纪委,王天朝已经被提拔为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了。因为审计材料送达的那一天,是他任前公示的第二天。王天朝是在审计财政存量资金时发现的个案。在个案之外,这次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发现更多的是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财政管理中,一方面资金分散、管理“碎片化”现象还较突出,有的领域大量资金长期闲置;但另一方面有的重点工作还缺乏财力保障。这种有钱又没钱的状况,很多地方和部门都遭遇过。

财政存量资金,简单解释,就是各级财政“还没花完的钱”,或是已经列入规定用途但最终没能花出去的钱。根据最新审计公告的数据,至2014年底,抽查的22个中央部门和18个省本级财政存量资金共计1.3万亿元,其中不少都无法按照原用途使用。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多重要?拿审计报告中提到的创业投资基金举例,审计发现,至2014年底,14个省2009年以来筹集的创业投资基金,84%结存未用,其中4个省从未支用。这就意味着这笔资金的绝大部分“趴在账上足足睡了6年的大觉”,总额约398亿元。如果能及时主动支出这笔资金,将对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和经济结构升级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郝书辰司长表示:“审计发现问题之后,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盘活财政资金通知,财政部根据国务院通知的要求,先后出台了3个通知和办法。”

除了财政存量资金的问题,中央的重大投资项目也存在类似的现象——“项目批了,钱拨下去了,却因为‘不作为’导致项目没开工”。这次审计抽查了600个重大投资项目,93%(557个)的项目已批准,但未按计划开工,其中56个已经批准2年多,但迟迟未开工;剩下7%(43个)在中央主管部门超过半年都没有批复,最长的4年零7个月。审批周期长,开工不及时,建设推进慢,是重大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重大投资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被大大打了折扣。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随着经济迈入新常态,审计的功能作用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在经济下行压力严峻条件下稳增长是头等大事,为了让中央所确定的各种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就需要审计职能担负起这样一种督察员、助推器的责任。”

新常态下的审计,除了要看好百姓的钱袋子之外,还要肩负一项新使命,督促中央政策措施在最先一公里及时启动,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打通中间的梗阻。因此,这次审计有一个新亮点,就是跟踪审计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说白了,就是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进行过程审计。

简政放权政策落实情况被纳入了跟踪审计的视野。那怎么审计呢?就是看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否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及时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审批权下放以后,上级部门或政府事中和事后监管是否到位?市场秩序是否得到有效维护?

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力度不够。至2015年3月底,质检总局、林业局、财政部、民航局等管理的12项行政审批事项还没按要求取消或合并,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还没取消。有的部门单位还将行政审批相关事项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所属单位办理,2014年违规收费7.24亿元。

审计报告披露,有的单位还通过提供公共信息查询服务收费。如工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在“企业信息对比查询收费”项目取消后,改由下属企业提供查询服务并收费768万元,其中一半左右的费用上交给工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使用。

为了释放市场活力,政府简化了商事制度。这个政策刺激了万众创业的热情,这一年多来新注册的企业数量猛增。但是利好政策的背后该跟上的措施还没跟上,比如不用实际缴纳资本金就能开公司了,但提交验资的要求还没取消;再比如企业年检都改成年报了,但要提交年检证明的规章还没清理。像此类该清理没清理的规章还有50多部。

不管是部门、地方政府还是个人,不愿意放权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利益巨大。这利益有多大?看看审计报告披露的另一个案例。杨世芳,湖南省发改委原总经济师。他掌握中央投资补助的审核权,利用这个便利,他通过亲属控制3家中介,承揽项目申报和评审等服务牟利,仅3个项目就涉嫌骗取中央投资补助1300多万元。

“红顶中介”类型的违法乱纪具有共性,他们大都采取”包装“申报材料、操纵资产评估、攻关采购招标、“搭桥”巨额融资等手法,公职人员则暗中支持或直接参与。此外,审计还发现软权力谋私利的现象,比如个别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获取内幕消息炒股等。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相对集中的领域,权力含金量也高。当审计深入到这些领域时,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的等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而这些问题正是深化改革要破除的利益藩篱。

比较过去两年的审计报告,的确看到了改革的成效,比如三公经费、会议费持续明显下降,可见,八项规定精神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落实。但其中通过审计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具体制度规定没有及时修改完善,特别是一些部门规章与改革发展形势不相适应,部分领域简政放权、职能转变不到位,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改革,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作用,才能不断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相关阅读
返回首页 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