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焦点访谈 20150602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焦点访谈时间:2015-06-02来源:央视网

相信大家对“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不陌生,这是国家在科研领域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不过这个称号的历史并不长,它是1993年10月才出现的。 在此之前,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叫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如今学部委员的称号变了,但中国科学院学部还在。从1955年6月1日成立到今天,整整六 十年间,它始终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量子科学卫星实验中心,潘建伟院士正在和研究团队一起研究全天时的密钥分发的空地实验,为下一步的建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 网做准备工作。量子通信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成为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科技高地。

潘建伟今年45岁,是位70后,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国外科技界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 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正是在潘建伟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的量子信息技术迅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2014年,潘建伟领导的2000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 网工程“京沪干线”开工建设,计划于2016年前后建成。这将是全球第一条量子通讯保密干线。届时,从北京到上海,沿途城市的政府公务信息,银行金融系统 信息等都可以使用量子保密传输。

除了量子通信京沪干线项目之外,潘建伟团队正在牵头实施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是世界领先水平。

潘建伟院士的开创性工作被认为是中科院“顶天立地”战略的具体体现。所谓“顶天”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所谓“立地”就是把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成 现实生产力,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一块试验田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院士也向记者介绍了他正在做的“顶天立地”的工作。李振声,著名小麦 育种家。李院士告诉记者,他一生的工作都和眼前这种名叫长穗偃麦草的植物有关。李院士的工作,就是研究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用它来和小麦杂交,为国家培 育优良小麦新品种。

很难想象,这种来自美国盐湖城的长穗偃麦草,是李院士60多年前从800多种牧草中精心挑选出来的。60年来,李院士利用长穗偃麦草,不断选育 出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其中仅小偃6号就累计推广达1.5亿亩,增产80亿斤,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7年,李振声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大 奖。功成名就之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又发起了一项新的工程——“渤海粮仓”工程。老人的雄心是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 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将长期遭受旱涝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

河北省南皮县的白坊子村,小麦地以前都是盐碱地。村支书告诉记者,他们村从2008年开始种植小麦新品种——小偃81和小偃60,增产效果明显。

小偃81和小偃60正是李振声院士为实施“渤海粮仓”工程精心培育的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新品种。它正是利用长穗偃麦草的耐盐特性来杂交选育成功的。

2013年4月,国家开始实施李振声院士发起的“渤海粮仓”工程,依托种、肥、土、水的各种改良创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2014年底,“渤海粮仓”工程辐射推广面积512余万亩,增粮16亿斤,节支增收8.7亿元。

从年长的李振声院士的“渤海粮仓”工程,到年轻的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计划,这只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年来,院士们创新报国的一个缩影。 60年来,先后有1200多名学部委员和院士辛勤耕耘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从最早的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到实现“两弹一星”研制等一系列重大突 破;从提出863计划,到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在每一次重大的国家科技规划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和院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0年来,中科院学部始终致力于传播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念。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献身科学、潜心研究,求真唯实,爱国奉献。他们既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更为社会的进步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关阅读
返回首页 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