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焦点访谈 20190201 全面深改:扶贫济困闯新路

焦点访谈时间:2019-02-01来源:央视网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已经和正在突破的民生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难题。伴随这几年社会保障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以药养医的机制逐渐破除、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等等。可能不少人已经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缓解。但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一场大病依然可能是一个家庭从天而降的沉重负担。改革的成果是否能够打消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顾虑呢?

67岁的祝应学是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龙源镇的居民,2018年10月确诊为肺癌。辗转了市里的几家医院检查、确诊、治疗,老祝家已经花掉了三、四万元钱,在家庭医生的建议下,老祝最终决定在县里的医院接受治疗。

祝应学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他和老伴儿只有每月有几十元的养老金,还需要赡养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三个孩子已经分别成家,目前有稳定收入的,也就是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和女儿。全家上下15口人,人均年收入不到四千元。老祝这一病,家里瞬间多了一笔持续性的大开销,医生说治他的病最少要准备十万块钱。

全面深化改革之后,城镇和乡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老祝参加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按照标准,合规的医疗费用能够报销75%。如果再加上城乡居民可以享受的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即便所有费用都在报销范围之内,不出意外的话,全家人还需要为他看病、生活、营养补充等等再筹集四万元左右。

如果放在过去,像祝应学老人家这样的情况,因病致贫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不过在河南省唯一的市域综合医改试点,焦作市,困难群众看病、尤其是看大病、重病的难事儿,正在改革的实践中一点点被破解。

刘菊梅是焦作市武陟县大虹桥乡的居民。2015年,她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丈夫需要照顾生病的妻子,不能再继续打工赚钱,女儿还需要继续上学。

在刘菊梅生病的第一年光是看病、吃药就花出去两、三万块钱,本就不富裕的家一下子被掏空了。

其实刘菊梅自己也不清楚这个病该怎么治、在哪儿治、可以享受哪些医保政策。拖着、甚至放弃治疗,是很多困难群众面对大病时无奈的选择。

在焦作,医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让医疗资源尽可能向最基层延伸,尤其是困难群体,这其中包括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程。

2016年,大虹桥乡阳城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赵小国和他的团队成了刘菊梅家的家庭签约医生。在赵医生的帮助下,刘菊梅开始在县医院接受透析治疗。按照改革之后城乡居民结合的医保政策,赵医生也帮她申请到了重症慢性病医疗保险,按比例可以报销总额的85%。刘菊梅每次透析需要花360元左右,一周三次,一年需要56000多元钱,报销85%,她自己还需要支付8400元钱。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收入的家庭来说,这些钱依然是天文数字。

如何彻底打消困难群众就医的后顾之忧,守住最后的底线?从2017年7月开始,焦作市启动了针对困难群众就医保障的新探索。除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之外,焦作增加了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另外,还专门为困难群众设立了三项救助资金:民政救助、慈善救助和托底救助。在焦作,困难群众看病花钱的问题,就有了六重保障。

2018年,已经被识别为贫困户的刘菊梅一家经过申请,进入了这的保障体系。还需要自己支付的8000多元钱中,经过民政救助又报销了总额的10%,再加上占总额5%的托底救助之后,刘菊梅现在接受肾透析治疗的费用几乎全部被涵盖了。

针对困难群众制定的这六重医疗保障,最高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92%。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样的托底救助机制已经帮助了九千多因病致贫的家庭。这也给祝应学老人带来了希望。

接受托底救助,必须是经过精准识别的贫困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老祝家很有可能先因病致贫,再接受救助。能不能让门槛前移,让有实际困难的群众不要跌到底线以下再托底救助呢?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焦作市正在准备新的探索和尝试。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比如困难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还有一项工作也进入了攻坚期,就是精准扶贫。中国最后的贫困,往往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已经成了部分贫困群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五年里,这项改革在贵州有什么样的探索和实践呢?

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晴隆县石漠化严重,三宝彝族乡更是其中的极贫乡镇之一。这里山高坡陡,光照少、土地支离破碎,光靠种地很难脱贫。

整体搬迁是三宝彝族乡最好的出路,可杨程森和一些村民却一直很纠结。一方面是故土难离;另一方面大家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城镇里的生活?没有了土地,未来的日子有没有着落?经过一年多的动员,1月10号,他和村里的32户村民终于下定了决心,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到县城去开启新的生活。

这片蕴含着彝族、苗族文化元素的院落式建筑群就是三宝乡人们的新家。按照贵州的各种补助政策,村民们几乎不用掏钱就能住上新房。刚刚搬到这里的村民们了解到,这里给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住房,还启动了“新市民计划”。比如说,办了这里的新市民居住证以后,他们在保留农村户口的同时还能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权益。

就业的事儿政府也为大家考虑到了。目前,小镇已经规划了三宝产业园和农旅示范园,搬迁新市民实现户均就业约两人。

贵州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寨共有10091个,这两年,已经有123万人从大山搬迁到城镇。如何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也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不熟悉电,打不开门,找不到路,对于在大山里生活惯了的一些搬迁群众来说是常常面临的问题。为了带大家尽快融入新生活,正安县的瑞濠搬迁安置点成立了服务中心,从全县选出284名党员和搬迁群众结对子。

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上,贵州还有一项创新,那就是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对贫困户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施策。去年考上贵州理工学院的杨权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

杨权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张纸,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到学校报名的时候学费就直接减免了。

不论是教育扶贫、产业扶贫、还是易地搬迁扶贫,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不用管了。目前,贵州正在着力解决后续服务管理的问题,而对于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来说,这场攻坚战同样也将是一场持久战。

全面深化改革五年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向纵深推进。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一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真正的改革红利,不仅仅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是每一个国人对改革的期待和信心。相信改革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推进改革的最强大的正能量,也是凝聚力的来源。

相关阅读
返回首页 本站易记域名:CCTV1.TV
Top